怕“发”而盲目忌口,浙江一肝转移肠癌患者没活过两个月

担心所摄入的营养会让癌细胞加速扩散,常常成为癌症患者面对食物时望而却步的原因。像是鸡鱼肉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更是因为“发”而上了不少癌症患者的黑名单。得了癌症后吃不吃、怎么吃,很多患者心里没数。

“癌症患者要建立科学的营养观,手术前、手术后、化疗期、康复期都需要合理的营养的介入。”上周五,西子国际肿瘤代谢与营养治疗高峰论坛在杭州举办,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肿瘤营养治疗再一次被作为热门话题在医学界深入探讨。大会主席、浙江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姚庆华教授在接受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了营养介入对癌症治疗的重要性,也分享了她在基层巡讲查房时看到的触目惊心的病例。

怕“发”而盲目忌口,浙江一肝转移肠癌患者没活过两个月

姚庆华在查房,为肿瘤患者查体

确诊肠癌肝转移后拒绝营养介入

“很多癌症患者因为担心摄入营养会让肿瘤加速发展而盲目忌口,骨瘦嶙峋是他们的常态。”姚庆华告诉时报记者,有一个病人让她印象非常深刻,是她参加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城市巡讲”时在衢州市见到的肠癌晚期患者。

这是一个65岁的退休工人,面颊和眼窝深深凹陷,皮包骨头的身子已经完全抗不住化疗,每一次化疗都会让他发生剧烈的呕吐。初步了解病史后姚庆华得知,患者最初因为肚子疼痛到医院,那时已经被确诊为肠癌肝脏广泛转移,属于肠癌晚期。

由于认为蛋、奶、肉类、鱼等食物都是“发物”,患者固执地拒绝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只吃蔬菜水果。住院期间,身高1米7的他体重从原来的65公斤掉到只有45公斤,姚庆华见到的时候,患者已经进入到恶病质晚期,全身肌肉萎缩。从确诊到病逝,他连2个月也没挺到。

“肝脏和大脑的重量仅占全身重量的5%左右,但这两个器官能消耗全身热量的50%左右,伴有肝转移、脑转移的患者,他们的能量消耗会很大,这是由肿瘤代谢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广泛肝转移、脑转移的肿瘤患者大多很消瘦,如果没有积极的营养治疗,他们的抗肿瘤治疗将很难继续下去。”姚庆华说。

对每一个入院病人进行营养筛查评估

在浙江省肿瘤医院,2/3的癌症患者处于中晚期,疑难复杂病例特别多,而仅仅是规范的营养治疗这一个方面,就至少能为这些患者延长3-6个月的寿命甚至更久。在院前准备中心,每一个入院患者都要接受营养筛查、评估,通过填写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表看是否存在营养风险。这包括要求患者自述近一段时间是否出现体重、食量下降,也包括医护人员对患者全身多处肌肉、脂肪测量评估等体格严查。对于有营养不良的患者,医嘱系统里会有特别的提醒,提示医护人员要进行营养治疗。

把肿瘤营养治疗用于晚期肿瘤患者,姚庆华一直在努力。在她的病房,晚期肿瘤病人营养干预率高达90%以上。为什么要坚持规范化肿瘤营养治疗?姚庆华说,只有让病人自己强大,才有力量跟肿瘤斗争下去。

肿瘤恶病质发生率高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通过各种途径使机体代谢发生改变,使机体消耗大量的能量物质。肿瘤从人体固有的脂肪、蛋白质夺取营养构建自身,因此机体失去了大量营养物质,特别是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恶病质,这是一种表现为极度消瘦、骨瘦如柴、贫血、无力,完全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因全身肌肉萎缩,导致全身脏器衰竭等综合征。消除恶病质的最好方法是控制肿瘤本身,同时配合积极地营养治疗,促进食欲及减少浪费型代谢。”姚庆华说。

怕“发”而盲目忌口,浙江一肝转移肠癌患者没活过两个月

峰会现场

改变落后观念,重视营养治疗

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国内著名肿瘤专家石汉平教授此次也来到了杭州,他在主题报告中谈到,营养不良一直以来是整个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死亡因素。因为营养不良,患者增加了住院时间,降低了疾病治疗效果;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生活质量;增加了疾病死亡率,减低生存时间。

“日常饮食之外的口服营养补充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死亡率。”石汉平教授认为,加强营养科普非常重要,要改变落后观念,还营养为一线治疗方式。

“营养治疗在肿瘤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五年生存率的提高也有着突出的贡献。”在论坛期间,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教授向时报记者坦言,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营养治疗的价值,对基层医生和老百姓营养知识普及和提升工作亦然任重道远。

基于此,姚庆华团队主导策划了肿瘤营养科普系列微电影《舌尖上的肿瘤》,为罹患胃癌、肠癌、食管癌、乳腺癌的患者科普如何建立科学的营养观。

相关标签:恶病质石汉平营养治疗肠癌舌尖上的肿瘤姚庆华 防治并重 我们在行动 甘肃省首届肿瘤防治大会顺利召开只吃肉的生酮饮食真的能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