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肿瘤外科专家罗成华:结直肠腺瘤切除后如何复查?

通知

本周四(10月19日)、下周二(10月24日)罗成华教授停诊。


结直肠腺瘤患者在腺瘤切除术后有两种潜在危险,即复发和平共处、恶变。


复发的危险性从术后5年的20%上升到术后15年的50%。多发性腺瘤术后15年的复发率达80%。良性管状腺瘤切除术后复发少见。术后局部复发多发生在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一般认为,这种复发多为原肿瘤摘除方法不当,致使肿瘤残留。


有专家统计结肠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管状腺瘤1049例,治疗后复发率8%,认为下列情况较易复发:


1、有息肉史者,复发率增高2~3倍;


2、直肠腺瘤的复发率比结肠者高9倍;


3、腺瘤直径大于4cm者复发率比局部切除高10倍。


结直肠腺瘤具有多发倾向,而多发腺瘤可同时发生,亦可先后发生。据报道,大肠腺瘤治疗后30%将再发新的腺瘤,且再发机率与首次治疗时腺瘤的数目密切相关。首次治疗时腺瘤的数目为1、2、3、及3枚以上的四组患者中,再发腺瘤的机率分别为28%、41%、60%及80%。


再发腺瘤切除后,仍有1/3的患者再发新的腺瘤。复发及再发腺瘤均有癌变的潜在危险。绒毛状腺瘤术后患结直肠癌的机率高于正常人群8倍以上。多发性腺瘤(2~12个)再发生腺瘤机率高,癌变率也高,据统计,5年为1/14,10年及15年各为1/9。


腺瘤治疗后进行随访极为重要:


1、低危险组


单个、有蒂(或广基但小于2cm的管状腺瘤)伴轻或中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行腺瘤切除术,同时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第2年重复纤维结肠镜检,如镜检阴性,则每年行大便潜血试验,每隔3年重复内窥镜检查,连续3次内窥镜检查阴性者,内窥镜检查延至每5年1次。如某次检查发现腺瘤,再治疗后仍按首次治疗后随诊原则进行。


2、高危险组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属高危患者:①多发性腺瘤;②腺瘤直径≥2cm;③广基的绒毛状或混合性腺瘤;④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或伴原位癌以及有浸润性癌变的腺瘤。


高危组患者首次治疗的同时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每年1次镜检,经3~6个重复镜检仍阴性者,则镜检间隔延至1年;连续2次镜检阴性,镜检间隔延至3年;同时每年行大便潜血检查。如某次镜检发现新的腺瘤,治疗后仍旧按首次治疗后随诊原则进行。


随诊检查方法最好用纤维结肠镜,因有30~50%在随访时可立即摘除息肉。 但是,内窥镜检查也有局限性,如一组600例同时作内窥镜及X线检查,其中14例>7mm腺瘤在内窥镜下漏诊而被气钡双重造影发现,漏诊部位多在脾区近端、直肠壶腹部。因此,在随访中要同时做这两种检查。若纤维结肠镜造影检查。


 专家介绍 

   罗成华

    教授,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大外科主任

 

 

罗成华,主任医师,博士,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大外科主任、普外科部副主任及腹膜后肿瘤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普通外科学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生导师,知名肿瘤外科、肛肠外科、普通外科专家。


每年收治疑难、复杂腹膜后肿瘤及盆腔肿瘤病人达500例以上。曾在CLEVELAND CLINIC FLORIDA肛肠外科进修1年余,擅长盆底重建及功能肛肠外科疾病处理。


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SCI论著7篇。举办中国腹膜后肿瘤论坛、中国肛肠创新论坛等大型学术会议。获全军医疗成果奖1项,国家专利4项。


已出版《腹膜后肿瘤》(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外科学-理论与实践》(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结直肠肿瘤》(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便秘治疗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痔治疗新技术-LigaSure痔切除术(附手术操作DVD)》(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等专著,正主编《Retroperitoneal Tumors: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Springer美国出版)。


曾被中央电视台2、7、10频道,北京电视台、新华网、健康报等媒体广泛报道。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行业专项及北京首发基金等项目,总科研经费达500万元。

 

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腹部肉瘤学组委员、研究型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肛肠诊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美国结直肠外科学会(ASCRS)International Fellow、中国中医教肛肠分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肠肛门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医学杂志》及《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委等职。


相关标签: 重磅!科学家发现:糖尿病药物的神奇作用,杀死癌细胞遭遇肝癌,一定要先了解这8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