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刀大战“癌症之王”

肝左叶切除

肝脏介入

中药抗肿瘤

胆囊切除

陀螺刀放疗

......

看到这一连串的治疗名称

小编吓得虎躯一震

谁能想到这些治疗

全都是一位82岁的婆婆

六年期间的经历

在被“癌中之王”追击的这六年里

她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

陀螺刀大战“癌症之王”

2012年

这还得从2012年4月份说起,当时我们的主人公熊婆婆,因检查发现了腹部肿块,就在武汉市某家医院做了肝左叶切除手术,原以为肿块切除之后就无大碍了,结果这个肿块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手术后的病理结果显示为肝细胞癌,这可是一种高死亡率的原发性肝癌,这对熊婆婆及家人可谓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虽然当时的熊婆婆已经76岁的高龄了,并且还有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这些病史,但是家人并不放弃,坚定信念走上了这条抗癌之路。

陀螺刀大战“癌症之王”

2013年-2014年

肿瘤已经切除,按理说应该得到有效控制了吧?但是到2013年复查时,才发现单纯的手术切除并没能解决肝癌的问题,便开始在另外一家知名专科肿瘤医院进行着每月一次的微创介入治疗,虽然每月都按时复查、定期介入,但好景不长,14年复查的时候发现肝脏癌细胞开始发生了转移,转移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可不是件好事。

一直在治疗,可病情还是继续在发展,尝试过了西医治疗,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此时的熊婆婆开始把治疗方向转到了中医,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中药抗肿瘤治疗。

2015年-2016年

一直持续到2015年6月份复查时,才发现中药并没有抑制住肿瘤的生长,肝癌反而在悄悄的长大,最大的已经有8.8*8.6cm了。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婆婆和家属们非常清楚的知道,手术,放疗,化疗,介入这些手段都是无法承受之痛。实属无奈之际,他们通过一位知名专家的推荐来到湖北省中山医院肿瘤科。

肿瘤科的孙建海和孙全新两位主任根据熊婆婆的治疗过程和自身情况,讨论后为她制定了陀螺刀立体定向放疗的治疗方案,听到“陀螺刀”、“放疗”这些字眼,熊婆婆和家人还是有些顾虑,年纪这么大了,健康情况一直较差,还能承受得住放疗吗?想想放疗的那些副作用,脱发、呕吐、骨瘦如柴,不免多了些担心。

陀螺刀大战“癌症之王”

两位孙主任都从不同专业领域解释:陀螺刀属于第5代伽马刀,它通过精确的立体定向把经过精密计划和计算的足够剂量γ射线集中准确地送到肿瘤内部,聚焦式、摧毁性地照射靶点内的肿瘤组织。由于设备设计采用陀螺旋转原理,可以360度任意角度从体表射入人体,且将射线均匀分散。所以在彻底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可以忽略不计。

与外科手术相比,陀螺刀针对老年患者优点特别突出:无创伤、不出血、不需麻醉、治疗不受年龄、身体状况及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肺炎等合并症的影响。熊婆婆即使高龄也是完全可以耐受治疗的。 家属们放下心来,大家一起又看到了希望。

终于,转机出现了:一开始射线照射的肿瘤区,肿瘤不再生长。2016年复查时发现肿瘤病灶竟然在慢慢缩小,并且之后出现的双侧腰部疼痛的情况,通过陀螺刀放疗也得到了好转。截止到现在从影像学上显示:肿瘤已经从12cm缩小仅有3cm大小,且剩余瘤体组织已经丧失活性。

陀螺刀大战“癌症之王”

▲2015年肝脏肿瘤定位图

陀螺刀大战“癌症之王”

▲2016年肝脏肿瘤定位图

陀螺刀大战“癌症之王”

▲2018年肝脏肿瘤定位图

2018年

即便如此,医生还是告诫婆婆和家属,不能抱有幻想,要时刻注意防范。今年6月14日,熊婆婆再次来到湖北省中山医院进行复查:发现治疗区域以外的肝部又发现一个4.7*5.8cm的转移瘤。对于这种噩耗一般人都是接受不了的。但婆婆本人的回答让医生们忍俊不禁:“没事,有陀螺刀。最多就是我在设备上再躺个10次不就可以了。”于是医生和婆婆一起开始了新的一轮战斗。

陀螺刀大战“癌症之王”

一切照旧,顺利完成。转移瘤再次得到同样的控制。婆婆每三个月都会到湖北省中山医院复查一次。每一次复查都会给老人很愉快的结果,当然也会有些遗憾,这确实难以避免,这也是肿瘤这个疾病的特性所定。

现在,婆婆是个抗癌英雄已经赢得医生的尊重,她自己反而不好意思的告诉医生和护士:“对不起,我这把老骨头,又来麻烦你们年轻人”。

截止到稿件完成,这场陀螺刀与肝癌的战斗还在继续中。医生在感叹这位高龄婆婆顽强生命力的同时,全力以赴完善着每一个治疗细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肿瘤对抗中,医生的水平、医疗的设备、患者的意志、家属的信任,每一项都不可或缺。唯有充分整合了所有的条件,放弃一切对奇迹的幻想,不停的自强不息和努力奋斗,才能迎来肿瘤的的灭亡和我们的胜利。

陀螺刀大战“癌症之王”

相关标签:肝癌转移瘤癌细胞陀螺刀熊婆婆 喜报: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药物输送系统,癌症给药将更安全高效!癌症也“挑”人?要想癌症远离你,“3多3少”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