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骨肿瘤的新型纳米药物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骨肉瘤患者和多灶性骨转移患者,放疗是临床上治疗此类患者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了彻底清除残余的癌细胞,化疗也常常被用来联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众所周知,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能将正常细胞一同杀灭,会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研发靶向杀伤癌细胞同时降低对正常细胞毒副作用的新型治疗药物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程建军课题组和兽医临床医学院Timothy Fan 课题组合作研发了一种新型的靶向治疗骨肿瘤的纳米药物。有别于传统的纳米包裹的制备方法,研究者将小分子抗癌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作为引发剂,利用开环聚合的方法接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的聚乳酸中,再通过纳米沉淀的方法制备出载药量、大小、释放速率都精确可控的纳米颗粒。通过进一步的帕米膦酸二钠(Pamidronate)的表面修饰,该纳米颗粒可以利用肿瘤部位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和帕米膦酸二钠与羟基磷灰石(骨骼组织主要成分)的高度亲和作用,将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结合起来,从而有效的将阿霉素输送到骨肉瘤病灶位置,缓慢释放以加强治疗效果同时降低系统毒副作用。

由于该药物在原位的小鼠骨肉瘤模型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研究者进而在自发性的犬骨肉瘤患者中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由于犬类可自发骨肉瘤,同时其生物学、组织学和基因组与人类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因此常被用作研究人骨瘤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研究者在这些自发性骨肉瘤的犬类患者中进行了临床一期的实验,结果显示由于该纳米药物可以有效的靶向肿瘤,并在肿瘤部位持续低剂量释放药物,因此可以大大减轻阿霉素在临床中毒副作用,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

实验结果发表在PNAS上,第一作者是殷倩(现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免疫,移植和感染研究所博士后)和唐力(现任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

http://www.pnas.org/content/113/32/E4601

相关标签:纳米靶向治疗 BRCA1突变阳性妇女癌症预防新方法有望主动进行结直肠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