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夜间进食会增加罹患乳癌风险

香港中文大学21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女性罹患乳癌的风险与其进食习惯息息相关,夜间进食会增加罹患乳癌的风险。

这份研究报告将"夜间进食"定义为:持续多于一年及每周至少一次于晚上10点后进食。

据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副教授谢立亚介绍,

 

在晚上10点至晚上12点进食的女性,患乳癌的风险会增加80%;

晚上12点至凌晨2点进食的女性,患乳癌的风险最高,增加120%;

凌晨2点至4点,患乳癌的风险则增加90%。

 

报告还指出,夜间进食长达20年或以上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风险增加128%。同时,在夜间进食高能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会增加罹患乳癌的风险。

谢立亚表示,夜间进食有可能改变神经内分泌功能,如胰岛素、褪黑激素及皮质醇激素的分泌,从而产生几种与乳癌高度相关的代谢结果。专家们认为:女性分泌的雌激素越多,她就越容易患有乳腺癌。雌激素能够使细胞分裂,细胞分裂越多,就越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分裂为异常细胞,很有可能变成癌性的。

她建议,晚上10点后,尤其是晚上12点至凌晨2点应尽量避免进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免扰乱人体生理时钟。

据悉,此项研究由中大与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共同进行。研究团队于2012年至2015年在香港多家医院共调查1835名20至84岁的香港女性,其中922名为乳癌患者,913名为非乳癌患者。

调查内容包括日间及夜间的饮食行为及习惯、夜间进食的时点、持续时间、食物种类及频率(生物谷Bioon.com)

相关标签:乳腺癌预防 Oncogene:干扰“归巢信号” 为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打开新思路礼来CDK4/6抑制剂abemaciclib乳腺癌III期临床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