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列腺癌外科治疗专家共识发布

外科治疗是前列腺癌重要的治疗方式,包括双侧睾丸切除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本共识涵盖双侧睾丸切除术、RP、术后生活质量评估和随访、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内容,本文仅就RP的内容进行阐述,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外科杂志2017年第十期。

RP

RP需完整切除前列腺、双侧精囊,以及足够的外周组织以获得阴性切缘,目的是去除病灶同时保留尿控功能,尽可能地保留勃起功能。高龄不是RP的禁忌证,但患者预期生存时间应≥10年。随年龄的增长,尿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相应增加,非前列腺癌相关的死亡也会增加。

 

斯堪的纳维亚前列腺癌研究4(SPCG-4)的结果显示,在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方面,与观察等待相比,RP显示出总体生存和癌症特异性生存方面的优势,可降低随访18年时患者总体病死率和前列腺癌相关病死率,在年龄<65岁的患者中更明显。此外,RP也降低了老年患者发生转移的风险。是否采用RP应经过多学科团队讨论,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

 

我们就RP提出以下共识

1.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可选择其他治疗方式包括主动监测和放疗。


2.中、低危前列腺癌、预期寿命≥10年的患者可行RP。


3.术前有勃起功能、前列腺癌突出包膜风险较低的患者(T1c期、Gleason评分<7分和PSA<10 μg/L)实施保留性神经的手术。


4.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采用多参数MRI决定是否保留性神经。


5.高危局限性前列腺癌和预期寿命>10年的患者可行包括综合治疗在内的RP。


6.经高度选择的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cT3a、cT3b~T4N0或TxN1期和预期寿命>10年的患者可行包括综合治疗在内的RP。


7.RP前不建议常规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于局部进展、前列腺体积较大、手术难度较高的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缩小前列腺体积,使肿瘤降期。


8.pN0期患者无需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9.前列腺癌突破包膜(pT3期)、外科切缘阳性、精囊受侵、盆腔淋巴结转移(pN1期)的患者建议行辅助放疗。



 本文来源:选自《中华外科杂志》, 2017,55(10) : 721-724. 


戳原文,更有料!


相关标签: 千万别用这种油炒菜了:油烟大强致癌,近半中国人都中枪~这5个会致癌的炒菜坏习惯,很多家庭每天都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