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癌症 从“吃”做起

  目前,癌症已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第十八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就曾以“饮食与癌症”作为宣传的副标题,可见饮食与癌症息息相关。 据了解,恶性肿瘤有三分之一是由膳食不当引起的,平衡膳食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精细、高油脂、高能量的饮食摄入量过多,无形中增加了癌症发生的概率。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有效防癌是很有意义的,针对日前常见的一些癌症,我们应该如何在饮食上预防呢?

  防癌应是“不吃什么”,而不是“要吃什么”

  随着癌症收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类食物的防癌特性都被挖掘出来,得到大家的关注,但很多说法都未经过验证,我们不能片面认为某种食物具有抗癌的功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搭配方是最正确的做法。

  “癌症是一个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过程,饮食往往是一个诱发过程。”李军介绍,在致癌因素中,饮食因素占35%,烟草占30%,二者相加约65%,远远超过环境污染和病毒等其他因素,“因此,主动控制摄食成分和改变饮食习惯,在抗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研究发现,高脂肪与高热量饮食与乳腺癌发生呈正相关,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胆囊癌的发生有关;肺癌患者常缺维生素A和硒;喉癌、口腔癌与吸烟、酗酒有关;甲状腺癌与饮食中缺碘有关;鼻咽癌与饮食中亚硝胺污染有关;食物过硬、过于刺激性,或进食过快过烫,长此以往,易患食管癌;糖精摄入过多,可能是膀胱癌的发病因素之一;辛辣食品、高盐饮食,会损伤胃黏膜,促使胃壁上的细胞萎缩,从而容易诱发癌变;霉变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是引起肝癌的罪魁祸首之一……“科学‘饮食抗癌’,对人的健康有益无害。”李军说,“首要的是改变一些饮食习惯,抗癌是‘不吃什么’,而不是‘要吃什么’。”

  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淡点儿吃、按时吃

  针对癌症:胃癌

  据统计,最近5年,我国的胃癌发生率占全球的42%。这与国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在一些胃癌高发地区,咸鱼、咸菜和腌肉是当地居民的主要食品。腌制食品中所含有的亚硝酸盐是明确的致癌物。所以,“淡点吃”,少摄入腌制食品是防癌的“第一招”。

  另外,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不按时吃饭会诱发胃溃疡。胃溃疡进一步发展,容易形成胃炎,最后导致不典型增生乃至胃癌。所以,“按时吃”对防癌十分重要。另外,人们对存放了很久的罐头、干粮以及地沟油等要敬而远之。吃这些东西,容易让“幽门螺杆菌”进入体内。这种细菌和胃癌的发生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素点儿吃、粗点儿吃

  针对癌症:大肠癌

  大肠癌是我国越来越高发的另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除了遗产因素外,饮食因素不容忽视。很多大肠癌患者有高脂肪饮食的历史,尤其是红肉,几乎顿顿不离。所以预防大肠癌,必须牢记“素点吃”三个字。另外,饮食过于精细也容易诱发大肠癌。这就提示人们应该“粗点吃”,有意识地多摄入粗粮和粗纤维的蔬菜。

  癌症专家提醒,“粗点吃”还有“吃得简单”的意思。尤其是对于各种零食、冰激凌、奶油蛋糕等食品,不要过多地追求口感和外观。这类食物往往口感、外形越奇特复杂,越容易在制作过程中被添加了大量食品添加剂。食物添加剂中的汞、苯、砷等物质都可致癌。

  关键词:温着吃、少点儿吃

  针对癌症:食管癌、乳腺癌

  这两个关键词中,“温着吃”主要指预防食管癌。据了解,我国河南林县在上世纪曾经是全国著名的食管癌高发地区。后来医学人员实地考察发现,当地居民有一种奇特的饮食习惯——蹲在凳子上,喝滚烫滚烫的热面汤。而针对此现象,癌症专家表示,吃得太烫会让食道黏膜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就容易诱发食管癌。所以,人们一定要控制好食物的温度,对麻辣烫和火锅等食品不要“贪热”,做到“温着吃”,

  “少点吃”则主要针对乳腺癌。肥胖和乳腺癌关系很密切,导致肥胖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饮食不规律。临床上有很多乳腺癌患者是身材较为肥胖的女性。她们往往曾在短时间迅速发胖,且有一对硕大的乳房。可见,为了预防乳腺癌,人们应该“少点吃”。尤其是在乳腺癌手术之后,“少点吃”更为主要。因为术后每增加一公斤体重,对侧乳房患恶性肿瘤的概率就增加0.05%到0.5%。

  病从口入,盘点“吃”出来的癌症

  -癌症种类:大肠癌

  -致病基因:红肉进食过多

  -应对策略:早期筛查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最快的肿瘤之一,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大肠癌的发病率日益上升,这与我们当下的饮食过剩、红肉进食过多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癌,如长期喜欢进食红色的肉,比如牛肉、猪肉、羊肉、动物的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将大大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因为人体在消化这些高胆固醇食物时,产生的胆酸的代谢产物和胆固醇的代谢产物增多以及可造成肠腔内厌氧菌增多,这些因素对大肠黏膜上的腺瘤会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如果人们一直不改变饮食习惯,人体经过5~10年的刺激和发展,大肠黏膜上的腺瘤会发生癌变,最终形成大肠癌。

  对于偏好红肉的市民,应该逐步逐量地减少红肉的摄入量,多吃各种新鲜蔬菜,特别是豆角类的蔬菜,加大含钾高的果胶类水果诸如香蕉的摄入比例,这些都有利于抑制致癌物质在体内的停留和形成,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又能加速肠的运动,减少致癌物对肠壁的损害。饮食习惯的改变将能极大地降低大肠癌的患病风险。

  同时,早期的筛查也将更早更有效地发现癌变,为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创造机会。其中肠镜是大肠癌筛查最为有效的一把利器。对于普通人群建议,50岁之后每5年应做一次肠镜检查。有大肠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建议,40岁左右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平均每3~5年接受1次普查。

  -癌症种类:胃癌

  -致病基因:幽门螺杆菌

  -应对方略:抓住“蛛丝马迹”

  全世界胃癌高发的主要地方在亚洲,中国的发病率也非常高,占了全世界的40%左右。

  许多胃癌的患者都是一些慢性的胃炎患者,他们存在三餐不规律,喜欢吃辛辣和腌制熏烤类的食物等情况。

  其实,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幽门螺杆菌和胃癌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和我们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有着一定关系,因为幽门螺杆菌是通过唾液传播的。因此,我们建议分餐制或者使用公筷,这样能够可以更好地避免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一旦在检验时发现幽门螺杆菌是阳性的话,一定要及时清除幽门螺杆菌,扫清导致癌变的“祸根”。

  目前,西方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要远高于中国,这就要求我们在改变饮食习惯的同时,增加对胃部普查的意识。由于大部分早期胃癌病人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仍然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以提醒我们,凡是有上腹不适症状,如又伴有其他高风险因素比如食欲减退等早期胃癌信号,应该早一点去进行胃镜检查,这样早期发现,将会带来很好的预后效果。

  -癌症种类:食管癌

  -致病基因:饮食过烫

  -应对诀窍:改变进食习惯

  食道癌又称作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早中期的食道癌治疗效果比较好,晚期预后较差且5年生存率仅徘徊在15%左右,因此食道癌死亡率仅次于胃癌位居第二。

  食道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饮食过烫、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缺少有关。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进食过烫与食道癌的发生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由于人的食道壁是由黏膜组成的,十分柔嫩,只能领受50℃~60℃的温度,超越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若常常吃过烫的食品诸如火锅、麻辣烫等,就会对口腔、食管、胃内黏膜构成严重损伤,往往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遭到烫伤,反复烫伤可构成浅表溃疡,招致慢性口腔黏膜炎症、口腔黏膜白斑、食管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长此以往,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以至癌变。

  当然,目前医学已经证明亚硝胺类化合物具备很强的致癌特性。食道癌高发区往往同时是人们喜欢吃腌制、熏腊等含亚硝酸盐较多食物的地区。

  因此,要想远离食管癌,管住自己的嘴是最为有效的办法。市民需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不要吃过烫的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少吃酸菜,不吃发酵霉变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对营养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核黄素、叶酸的摄入。

  对于长期吸烟酗酒或者有慢性食管炎伴有不典型增生(特别是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高危人群,当出现吞咽食物有迟缓、滞留或轻微哽噎感、吞咽时痛感、食道内异物感等症状时应警惕食管癌发病的可能。

  “科学防癌”要求每个人从我做起,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饮食结构和习惯,为自己的健康生活搭建一块绿色屏障,远离癌症的侵袭。

相关标签: “防癌食品”真的防癌吗?晚餐——决定你的体重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