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趁热吃?食道癌就是被烫出来的
我们的口腔和食道表面都覆盖着柔软的黏膜。正常情况下,口腔和食道的温度多在36.5℃~37.2℃,适宜的进食温度是10℃~40℃,能耐受的高温也只在50℃~60℃。在接触到75℃左右的食物时,娇嫩的黏膜就会有轻度灼伤。幸好这些部位血液循环非常丰富,受伤的组织会及时脱落、增生、修复,所以偶尔一点点的轻伤可以很快恢复。
而如果经常吃烫食,口腔、食道黏膜在不断的热刺激下,一直重复着上面的修复过程,黏膜也不停地增生、增厚。增厚了的黏膜对热刺激的反应逐渐降低,所以,喜欢吃烫食的人越来越不怕热,越不怕热越要吃更热的恶性循环。再加上食道黏膜的神经反射本来就很迟钝,往往受了伤自己还没有察觉到。
人的消化道是由黏膜和肌肉等组织构成的,它们的娇嫩程度更甚于我们所涮食的羊肉。人们亲眼看到,红红的羊肉片,放进火锅当中,瞬间就变成了褐色的熟肉。这是因为动物体内的蛋白质在60℃以上的温度下,会发生快速的变性,不再有原来的结构状态和生理活性。
把滚烫的食物送进嘴里、送进食道,我们身体的黏膜和肌肉受到高温的炙烤,它们也同样会受到伤害而局部变性,虽然身体消化道的修复能力惊人,但连续一个小时的炙烤,还是会让它们损伤严重,甚至留下致癌隐患。
由于食道“反应迟钝”,不能及时给大脑回馈“我受伤了”的信息,会经受日复一日的“折磨”。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就会逐渐引发口腔溃疡、食道溃疡和食道炎等问题。
除了食道外,牙龈的意见也很大:食物太烫,牙龈会被烫伤。可还来不及修复,又一批烫食进口了。长期下去,牙龈就会用溃疡来抗议了。长期的烫食还会引起牙本质过敏,引发过敏性牙痛。
小编发现,很多人吃食物的时候遇到特然烫的不会吐出来,反而会囫囵吞枣的直接吞下去。殊不知,这种做法就算没有引发食道癌,也可能给胃部增加很大负担。因为食物温度太高,胃部就很容易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