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口腔癌保持口腔卫生
吸烟、饮酒、嚼槟榔口腔癌易找上门
口腔癌通常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男性多于女性。但专家透露,近年来口腔癌呈现出两种新趋势,一是年轻化趋势,3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日益增多;二是女性患者比例增加。
所谓“病从口入”,暂不论肠胃、食管等其他器官、部位,最首当其冲的门户——口腔,本身就很容易因为乱吃东西而导致生病、患癌。“它的发生与吸烟饮酒、病毒感染、局部刺激及作息习惯等密切相关,这一点非常值得大家重视。”侯劲松介绍,资料显示,75%的口腔癌患者有长期烟草接触史,而饮酒对烟草致癌有协同作用,因为酒后血管扩张,可以促进有害物质的吸收。吸烟和喝酒较厉害的人,特别是这两种习惯都有的人,患口腔癌的机会要大出常人很多。而吸过滤嘴香烟或食用烟斗的人,其患舌癌及脸颊癌的几率也比普通人群高。
槟榔以往只在湖南、海南、台湾等地区较为畅销,但近年来,它在广州以及珠三角地区逐渐“遍地开花”。记者走访广州天河区、白云区不少士多、小超市发现,五元一袋的腌制槟榔大多摆在显眼位置,且品种繁多,不少年轻人往往在购买香烟时会顺手买上一包。
“长期咀嚼槟榔可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不仅造成口腔黏膜板结硬化,影响正常口腔功能,而且还是一种癌前状态。”侯劲松介绍,槟榔滋味特殊,吃完容易产生兴奋、舒畅感,但槟榔中含大量槟榔素、生物碱,其具有细胞毒性,口腔黏膜和槟榔中所含生物碱等发生反应,会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在临床表现为张口困难、麻木感、发生溃疡等,久而久之就可能刺激癌变发生。
此外,烫口食物最好尽量避免,口腔黏膜“身娇肉贵”,如果长期经受高温反复考验,容易诱发癌变。
专家介绍,调查还发现,半数以上口腔癌患者口腔卫生较差,近1/5的口腔癌患者口内存在长期的机械刺激,包括残根、残冠、牙结石和不良修复体等,锐利的边缘或粗糙的表面割伤黏膜造成反复溃疡迁延不愈,最终可能诱发恶性增生。此外,口腔黏膜白斑、扁平苔藓、红斑、慢性光化性唇炎等癌前病变或状态,也是导致口腔癌的高危因素。
口腔癌占颌面外科肿瘤六成
“口腔癌是最常见的口腔肿瘤,我国是世界上口腔癌六大高发国家和地区之一。”侯劲松介绍,该院口腔颌面外科每年收治千余名肿瘤病人,其中口腔癌所占比例达到60%。口腔癌包括舌癌、颊癌、牙龈癌、鳞癌和口底癌等,广义的口腔癌还包括唇癌以及口咽癌。
口腔癌常见临床表现有三种,如果出现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应引起高度重视:“最常见的是原因不明的口腔溃疡,简单处理2~3个星期后仍无明显好转,且溃疡有扩大趋势,疼痛症状可逐渐加重;其次是突出黏膜表面的菜花样肿块,表面粗糙不平,容易出血,生长较快,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三是在口腔组织如舌或颊部肌肉内能摸到硬块,逐渐向周围扩大,并且和周围组织边界不清。”他说。
“按说口腔癌发生位置表浅,应该能够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但人们对口腔癌的认识普遍不足,常把口腔癌早期的溃疡等症状当作‘上火’进行处理,几经折腾,等到局部溃烂严重、疼痛明显时,往往已是临床晚期。”侯劲松说。
不坚持每天刷牙患癌风险增两倍
“预防口腔癌应从杜绝危险因素和癌前病变开始,戒除不良生活习惯、避免危险刺激、并对可疑的口腔病变保持应有的警惕,这些都是防癌必须做的功课。”侯劲松介绍,以下几点可有效阻挡口腔癌来袭:
1.注重口腔卫生,正确刷牙,预防龋齿,定期洗牙,清除牙结石。调查显示,不能坚持每天刷牙的人群,发生舌癌的风险增加2.1倍,发生口腔其他部位肿瘤的风险增加2.4倍;
2.及时去除不良修复体,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修复治疗。不少老年人失牙后贪图方便和廉价,在一些不具资质的场所接受镶牙,因为工艺技术不过关导致不良修复体存在。在不良修复体引起口腔溃疡的患者中,发生口腔癌的风险高于常人2.3倍;
3.戒烟限酒,改变咀嚼槟榔、爱吃烫食等不良嗜好;
4.及时治疗癌前病变,如口腔黏膜白斑、扁平苔癣、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慢性光化性唇炎等;
5.生活规律,按时作息;
6.对于超过两周不愈的口腔溃疡,应该予高度重视,及时就诊。
专家同时也指出,口腔癌早期发现,多数可以治愈。“发现越早,治疗越及时,治疗效果和手术后的生存质量就越好。对于早期发现的直径在两厘米以内的口腔癌,多数可以进行局部切除达到治愈的标准,对正常功能的影响小。”而如果发展到中晚期,需切除的原发病灶较大,则因为此时或已出现淋巴转移,常需要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所以手术范围、创伤程度、费用支出都大大增加,而术后5年生存率也会相对较低。
(实习编辑:伊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