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控制 重在预防
全球癌情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1975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为517万,到1990年上升到807万,增加了34.47%;到1996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高达1000多万。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大约160—200万,约占20%。每年全球癌症死亡数约700万,我国为130万,约占人口总死亡的18%。癌症居全球人类主要死因的第三位;居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死因的第一、二位。20世纪后期近20年间,全世界的癌症发病数一直呈逐年上升之势,上升了近一倍。今后的20年中,可能还将上升一倍。我国肿瘤死亡上升远高于美、英、法、日及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在世界范围内,到2025年肿瘤仍将继续增多,将有3亿人患癌症,并有2亿人因此而死亡。但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增加相对较慢。这一流行趋势说明,21世纪上半叶,癌症仍将是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最大的重要疾病之一,是新世纪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这意味着21世纪将是人类与癌症继续斗争的世纪。
中国癌情
我国近期的调查表明,我国现患病人数在300万以上。肿瘤死亡分别列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死因的第一、二位。
目前,北京市和上海市每4位死亡者中,就有一位是死于癌症。在35—59岁最佳工作年龄段的人群中,癌症长期居各类死因之首。而且20年内,我国癌症的发病率不会下降。1975年我国男女癌症新发病例分别为65.4万和55.7万;1990年男女癌症新发病例增长为86.6万和52.8万。1990年我国男女癌症新发病例(139万)占世界癌症新发病例数(807万)的17.22%。1975年以来,我国男女癌症新病例总数基本达到或接近全球发病总数的1/5。毋庸置疑,我国已成为癌症大国。
我国最多发的肿瘤
我国肿瘤的流行趋势,不仅在于肿瘤死亡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兼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高发谱并存的特点。
全国最多发肿瘤1975年以来,胃癌一直居我国最多发肿瘤首位,且居高不下。胃癌新病例数基本上保持在世界胃癌发病总数的1/3以上。而肝癌、食管癌的新病例占全球发病总数的一半左右。胃、肝、肺、食管、结直肠、口/咽肿瘤一直位居我国多发肿瘤排位的前六位。乳腺癌也从1975年的第八位上升至1990年的第六位。肺癌的上升更是触目惊心,其死亡率上升了147.39%,从原来的第六、七位跃居到第二、三位。在城市中已上升至第一位。此外,白血病亦呈上升趋势。宫颈癌则由过去的第三位下降至第九位。目前,胃、肝、肺、食管、结直肠、乳腺、宫颈癌等为我国最多发的恶性肿瘤。
男性最多发肿瘤胃、食管、肝、肺、结直肠癌是近20年来我国男性最多发的恶性肿瘤。据1990年统计,我国男性胃癌新病例数与1975年相比,增加了22.59%;肝癌增加了119.8%;肺癌增加了213.5%;结直肠癌增加了58.5%;食管癌下降了64%。胃、肝、肺癌等发病率有较大幅度增长,尤以肝癌和肺癌为甚。
女性最多发肿瘤我国女性食管癌和宫颈癌呈逐年下降趋势。宫颈癌曾居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女性癌症的首位,占世界发病总数的1/3。到1990年,已降至我国女性癌症的第七位,新发病例下降了80.9%。女性食管癌新发病例由1975年的5.9万减少至1990年的4.8万。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胃、结直肠、肺、肝癌均逐年递增,和男性一样的是,尤以肺、肝癌增长速度十分惊人:与1995年相比,1990年我国女性肺癌和肝癌的新病例数分别增加了182.6%和103.4%。而乳腺癌的发病率略有下降。
肿瘤发生的原因
不少人已经注意到,周围的亲戚、朋友、同事,甚至自己的亲人得癌的真不少。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如今得癌的人那么多?其实,20年前,在第12届国际癌症大会上,专家就指出,“80%的癌症来自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和吃的食物”。这一结论至今适用。
参加第16届国际癌症大会的专家分析了癌症的危险因素有:
一、与吸烟有关的癌症约占30%。吸烟不仅与肺癌有关,它与口、咽、喉、食管、胃、胰、肝、膀胱、尿道、宫颈癌等均有关;
二、与饮食有关的癌占35%。咸鱼、咸菜等腌制的食品中有大量的亚硝胺。而亚硝胺与食管、胃、鼻咽等多种癌密切相关;高脂肪饮食与结肠、乳腺、前列腺癌有关;食物中纤维素少与结肠癌有关;
三、与生物因素有关的癌占10%以上。主要是病毒感染,如EB病毒与淋巴瘤和鼻咽癌有关:乙型(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与肝癌有关;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肛门生殖道癌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旋杆菌和胃癌、淋巴癌有关;疱疹病毒与宫颈癌、口腔癌有关;肝吸虫与胆管性肝癌有关;
四、有些癌与生育、职业、饮酒、空气污染、日光暴晒、食品添加剂等有关。
我国常见肿瘤未来发病趋势
今秋在北京召开的“21世纪癌症控制学术论坛”上,肿瘤专家又一次发出警告:到2020年我国癌症的发病率不会下降。那么,我国常见肿瘤的未来发病趋势如何呢?
消化道肿瘤20世纪后期,消化系统中不包括胰腺在内的胃、肝、食管、结直肠癌就占了我国癌症发病总数的57.8%;而胃癌占全球胃癌总数1/3左右;食管和肝癌则接近或超过全球食管和肝癌发病总数的一半。如果粮食污染、食品卫生和饮食结构等诸多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消化系统肿瘤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高发势头。
肺癌1990年全国有60万人由吸烟而死亡,死亡发生在35—69岁的占30万人;专家推测,21世纪初死亡人数将接近100万人,35—69岁的将占40—50万人。男性死亡者中,12%是因吸烟所致,到2050年这个比例将达到1/3。到那时,中国每天因吸烟死亡的人数将超过8000人,每年将达300万之多。目前中国0—29岁的男性人数已超过3亿,其中2亿人成为吸烟者,意味着至少有1亿人将最终死于吸烟,而且有一半死亡发生在35—69岁,比预计寿命平均损失20—25年生命;有一半死亡发生在老年期,平均损失5—8年生命。这是多么可悲的前景啊。因此,在大气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烟草没有得到广泛控制的情况下,估计男女性肺癌在我国未来20年将有较大攀升。
腺癌乳腺、胰腺、前列腺、卵巢等部位癌症一度是西方国家高发肿瘤,近年已开始在我国呈流行之势。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西化,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几类癌症今后在我国将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尤其是在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会有大幅度增加,这主要是与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等有关。
此外,白血病、膀胱癌等的增长速度也不容忽视。我国宫颈癌曾一度占全球发病总数的28.5%,但1980年以来呈直线下降趋势,可能与在宫颈癌高发区现场进行一、二级预防和病因学研究及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有密切关系。若宫颈癌能按年平均5%的速度递减,21世纪初叶我国就有可能基本消除宫颈癌的危害。
加强癌症预防是我国癌症控制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人类与癌症斗争的目标是攻克癌症,其确切的科学含义实际是指———控制癌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提法,就是使1/3的恶性肿瘤得以预防;1/3恶性肿瘤通过早诊、早治能够治愈;1/3的恶性肿瘤患者通过合理有效的姑息治疗,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然而,现实的情况并不乐观。绝大多数肿瘤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虽然消耗了大量的卫生资源,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经验证明,癌症是可以预防、也可以治愈的。美国经过7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开始得到控制。由于环境致病因素的阻断,如大力戒烟,加之全美总癌早诊率的提高,美国2000年癌症总治愈率达到70%;肺癌的发生及死亡率明显下降;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普查,明显地降低了其所致的死亡率等。加拿大男性肺癌的患病率已开始下降。美国和日本癌症死亡率的曲线已趋平缓。美国科学家已经从本国诊治癌症的经验中看到,把可以通过预防或早期救治大量病人的卫生资源耗费在晚期或终末期病人身上,不但看不到效果,而且是一种不公正。国内外的医疗实践都证明,肿瘤的期别越早,所需资源越少,而且效果越好。
《中国肿瘤》杂志总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董志伟教授介绍说,人们通过反思开始认识到,肿瘤其实是一种社会病,正是人类通过对生活环境的破坏及自身不合理的生活行为,导致了肿瘤在世界各地泛滥成灾。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教授指出,有些癌症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可以治愈的。癌症患者能够长期带瘤生存,最重要的是做好预防。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以改善生活环境、戒烟、不酗酒、减少肉食、少吃熏炸和腌制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过度肥胖、重视性卫生、提高健康水平、重视处理癌前病变和定期检查等预防措施来控制肿瘤。
我国肿瘤防治的新格局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副主任鲁风珠介绍,我国卫生部21世纪肿瘤工作的指导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在三早,力攻三关”。我国肿瘤防治规划是:继续贯彻实施控烟、乙肝疫苗接种、合理饮食、防癌抗癌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病因学预防措施;总结高发区现场综合防治经验,向城市社区推进;加大三早预防的力度等。
在新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医疗保健观念会发生很大变化,将从因病就医转向因防就医,对癌症预防的需求会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借鉴国外经验,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和社会需求出发,我国在肿瘤防治上提倡提前消费,将大量用于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经费用于发病学预防上从而有效提高早诊率、治愈率。
(实习编辑: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