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ecitabine 卡培他滨(希罗达)是什么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卡培他滨是什么药物?
患者服用的卡培他滨是氟尿嘧啶类药物的一种。卡培他滨本身无活性,进入机体转化为活性产物5-FU而产生干扰肿瘤细胞DNA和RNA合成的效应,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临床中卡培他滨可适用于紫杉醇及蒽环类抗生素化疗无效的原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也可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
卡培他滨常见的不良反应:
1、皮肤
手足综合征是卡培他滨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为52%-57%,表现为麻木、感觉迟钝、异常、麻刺感、无痛感或疼痛感,皮肤肿胀或红斑,脱屑、水泡或严重疼痛。
2、消化道反应
主要表现为可逆性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及口腔炎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腹泻和口腔炎,发生率分别为50%和26%。
3、骨髓抑制及其他
卡培他滨对骨髓有中毒的抑制,表现为中性粒细胞下降。另外还可引起患者疲乏、发热、嗜睡、下肢水肿等,但均较为少见。
卡培他滨毒性反应与遗传差异:
卡培他滨为5-FU的前体药物,进入机体后在酶的作用下大量代谢为5-FU而发挥作用。卡培他滨的代谢主要经二氢嘧啶脱氢酶(DPD)转化为氟二氢尿嘧啶(DHFU),进一步裂解为α-氟-β-丙氨酸(FBAL)从尿中清除。
DPD酶是卡培他滨代谢的关键酶类,其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卡培他滨的代谢速度,编码DPD酶的基因突变导致DPD酶活性降低或缺失会导致活性产物5-FU的蓄积,增加毒性反应的发生。
目前的研究表明,导致DPD活性降低的最常见的DPYD突变位点是DPYD*2A、DPYD*13等,杂合突变型会导致DPD酶的活性降低30%-70%,纯合突变型会导致酶的活性完全缺乏。
由于编码DPD酶的DPYD基因发生杂合突变,导致DPD酶的活性降低,进而使卡培他滨代谢减慢,蓄积在体内引起毒性反应。以DPYD*2A为例,该位点发生突变后会影响DPD酶的活性。
卡培他滨基因检测用药指导
因此,在使用卡培他滨前,建议将DPYD*2A、DPYD*13、DPYD(2846 A>T)基因检测作为常规检查,指导临床医生优化化疗方案,降低与案例类似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