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K 细胞全知道:核心要点大揭秘
在医学的世界里,并不存在所谓 “瞬间治愈” 的奇迹,疾病往往是身体内部长期变化与失衡累积而成的结果。当疾病的最初症状悄然浮现时,人们总是满心期待能有一针见效、药到病除的神来之笔,然而现实中的治疗过程大多并非如此顺遂。正如入侵的细菌或病毒需要时间逐步繁殖壮大,直至突破人体的防御体系,人体的免疫系统同样需要时间来组织力量,对抗并战胜这些外来的侵袭。
事实上,人体自身就拥有一位卓越的 “健康守护者”,那就是健康的免疫系统,而 NK 细胞则是其中的关键成员。
NK 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 细胞),在人体的免疫大军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形态上看,它属于大颗粒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是除了 T 细胞、B 细胞之外的第三大类淋巴细胞。在血液中,NK 细胞约占所有免疫细胞(白细胞数量)的 15%,堪称天然免疫系统的核心力量。它们主要分布于外周血、肝脏和脾脏,在人体内以 CD3 - CD56 + 淋巴细胞群的形式存在。其中,血液中的 NK 细胞又以 CD16 + CD56dim 亚型为主。根据细胞上 CD56 分子表达密度的差异,NK 细胞可分为 CD56dim 和 CD56bright 两个亚群。CD56dim 亚型占 NK 细胞总数的 90%以上,其主要职能是发挥强大的细胞毒作用,表达中度亲和力的 IL - 2 受体(IL - 2R),具备极强的杀伤活性;而 CD56bright 亚群则擅长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高表达 IL - 2R。
NK 细胞是人体对抗老化、病毒感染以及肿瘤等异常细胞的主要 “战士”。与人体其他 150 多种白细胞截然不同的是,NK 细胞无需免疫系统的特殊指令,也不依赖其他细胞的协同配合,就能凭借自身能力精准识别并攻击外来细胞、癌细胞以及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在通常情况下,循环中的 NK 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但一旦被激活,它们便会迅速渗透到组织中,释放穿孔素及肿瘤坏死因子,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发起猛烈攻击。
作为人体抵抗癌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NK 细胞具有独特的天然杀伤活性,这种杀伤作用既不需要预先的抗原致敏,也不依赖抗体的参与,而且不受 MHC 限制。除了强大的杀伤功能外,NK 细胞还具备很强的免疫调节功能,它能够与机体其他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精细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和免疫功能。临床研究表明,NK 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对多种实体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都能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
【小知识拓展】
过继免疫疗法(adoptive immunotherapy):是一种将对肿瘤具有免疫力的供者淋巴细胞转输给肿瘤患者,或者取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在体外进行活化、增殖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使其在患者体内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治疗方法。
T 细胞受体(TCR)在识别 APC 细胞或者靶细胞上的 MHC 分子所提呈的抗原肽时,不仅要识别抗原肽本身,还要识别与抗原肽结合的 MHC 分子类型,这一现象被称为 MHC 限制性(MHC restriction)。
注:APC 细胞即抗原提呈细胞,指 T 细胞在识别 Ag 递呈细胞传递的抗原信息时,必须先识别递呈细胞上的 MHC 抗原类型,如 TH 细胞识别 MHC - Ⅱ 类抗原,而 TC 细胞只识别 MHC - Ⅰ 类抗原,之后才获取抗原信息的现象。
NK 细胞识别自我与非我的过程独具特色,它并不依赖体细胞基因重排来产生识别不同抗原的克隆,而是通过表达多种受体来执行这一关键功能。
NK 细胞受体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如 KIR)、C 型凝集素家族(如 NKG2 受体)以及天然细胞毒性受体(NCR):NKp46、NKp44 和 NKp30。
NK 细胞在执行任务时,拥有一套多管齐下的 “作战策略”。它能够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穿孔素会在靶细胞表面 “打孔”,为颗粒酶 b 开辟进入靶细胞的通道,进而诱导靶细胞凋亡。同时,NK 细胞还会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如 ifn - v、tnf - x、gm - csf、il - 3、m - csf 等,这些细胞因子可以直接作用于靶细胞,或者通过进一步激活其他种类免疫细胞来共同攻击靶细胞。此外,NK 细胞还能表达可以诱导细胞凋亡的蛋白(fasl)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使靶细胞进入程序性凋亡状态。
NK 细胞的 “动态平衡” 状态受到细胞表面多种受体蛋白的精细调控,大致可分为两类:杀伤细胞活化受体(KAR)和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IR)。
目前认为,NK 细胞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发挥杀伤作用:
鉴于 NK 细胞自身独特的作用机制,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策略来充分激发 NK 细胞的最大潜能:
NK 细胞在免疫监视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科学家们对 NK 细胞的分子特征和功能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以 NK 细胞为基础的靶向免疫治疗有望引发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全新突破,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向和潜在的免疫治疗靶点。
然而,肿瘤细胞也并非坐以待毙,它们在与 NK 细胞的长期 “博弈” 中进化出了多种逃逸机制:
a. 血小板掩护策略:肿瘤细胞会利用血小板包被自身,并释放 TGF - β 等免疫抑制因子,同时表达 GITR 配体与 KIR 结合或下调 KAR,从而抑制 NK 细胞的激活,就像给自己穿上了一层 “隐形护盾”,躲避 NK 细胞的攻击。
b. 分泌免疫调节分子:肿瘤细胞能够分泌多种免疫调节分子,如 PGE2、IDO、TGF - β 和 IL - 10 等,这些分子可以干扰 NK 细胞的正常功能,削弱其杀伤能力。
c. 中和表面受体:肿瘤细胞会分泌可溶性 NKG2DL,与 NK 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其失去活性,从而达到中和 NK 细胞攻击的目的。
d. 微环境干扰:肿瘤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等也会参与到这场 “防御战” 中,它们分泌免疫抑制因子,表达 NKG2DL,下调 NK 细胞表面受体,为肿瘤细胞创造一个有利于逃逸的环境。
尽管肿瘤细胞拥有这些逃逸手段,但随着对 NK 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来增强 NK 细胞的功能,克服肿瘤细胞的逃逸,为癌症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事实上,人体自身就拥有一位卓越的 “健康守护者”,那就是健康的免疫系统,而 NK 细胞则是其中的关键成员。
一、NK 细胞:免疫系统的精锐之师
NK 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 细胞),在人体的免疫大军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形态上看,它属于大颗粒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是除了 T 细胞、B 细胞之外的第三大类淋巴细胞。在血液中,NK 细胞约占所有免疫细胞(白细胞数量)的 15%,堪称天然免疫系统的核心力量。它们主要分布于外周血、肝脏和脾脏,在人体内以 CD3 - CD56 + 淋巴细胞群的形式存在。其中,血液中的 NK 细胞又以 CD16 + CD56dim 亚型为主。根据细胞上 CD56 分子表达密度的差异,NK 细胞可分为 CD56dim 和 CD56bright 两个亚群。CD56dim 亚型占 NK 细胞总数的 90%以上,其主要职能是发挥强大的细胞毒作用,表达中度亲和力的 IL - 2 受体(IL - 2R),具备极强的杀伤活性;而 CD56bright 亚群则擅长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高表达 IL - 2R。
NK 细胞是人体对抗老化、病毒感染以及肿瘤等异常细胞的主要 “战士”。与人体其他 150 多种白细胞截然不同的是,NK 细胞无需免疫系统的特殊指令,也不依赖其他细胞的协同配合,就能凭借自身能力精准识别并攻击外来细胞、癌细胞以及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在通常情况下,循环中的 NK 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但一旦被激活,它们便会迅速渗透到组织中,释放穿孔素及肿瘤坏死因子,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发起猛烈攻击。
作为人体抵抗癌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NK 细胞具有独特的天然杀伤活性,这种杀伤作用既不需要预先的抗原致敏,也不依赖抗体的参与,而且不受 MHC 限制。除了强大的杀伤功能外,NK 细胞还具备很强的免疫调节功能,它能够与机体其他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精细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和免疫功能。临床研究表明,NK 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对多种实体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都能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
【小知识拓展】
过继免疫疗法(adoptive immunotherapy):是一种将对肿瘤具有免疫力的供者淋巴细胞转输给肿瘤患者,或者取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在体外进行活化、增殖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使其在患者体内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治疗方法。
T 细胞受体(TCR)在识别 APC 细胞或者靶细胞上的 MHC 分子所提呈的抗原肽时,不仅要识别抗原肽本身,还要识别与抗原肽结合的 MHC 分子类型,这一现象被称为 MHC 限制性(MHC restriction)。
注:APC 细胞即抗原提呈细胞,指 T 细胞在识别 Ag 递呈细胞传递的抗原信息时,必须先识别递呈细胞上的 MHC 抗原类型,如 TH 细胞识别 MHC - Ⅱ 类抗原,而 TC 细胞只识别 MHC - Ⅰ 类抗原,之后才获取抗原信息的现象。
二、NK 细胞的 “感官系统”:表面受体
NK 细胞识别自我与非我的过程独具特色,它并不依赖体细胞基因重排来产生识别不同抗原的克隆,而是通过表达多种受体来执行这一关键功能。
NK 细胞受体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如 KIR)、C 型凝集素家族(如 NKG2 受体)以及天然细胞毒性受体(NCR):NKp46、NKp44 和 NKp30。
三、NK 细胞的 “作战策略”:作用机制
NK 细胞在执行任务时,拥有一套多管齐下的 “作战策略”。它能够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穿孔素会在靶细胞表面 “打孔”,为颗粒酶 b 开辟进入靶细胞的通道,进而诱导靶细胞凋亡。同时,NK 细胞还会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如 ifn - v、tnf - x、gm - csf、il - 3、m - csf 等,这些细胞因子可以直接作用于靶细胞,或者通过进一步激活其他种类免疫细胞来共同攻击靶细胞。此外,NK 细胞还能表达可以诱导细胞凋亡的蛋白(fasl)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使靶细胞进入程序性凋亡状态。
NK 细胞的 “动态平衡” 状态受到细胞表面多种受体蛋白的精细调控,大致可分为两类:杀伤细胞活化受体(KAR)和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IR)。
目前认为,NK 细胞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发挥杀伤作用:
- 直接攻击途径:NK 细胞直接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等细胞毒性颗粒,活化半胱天冬酶(caspase)途径诱导靶细胞凋亡。这就像是 NK 细胞发射出的 “致命弹药”,直接命中靶细胞的要害,使其走向凋亡。
- 诱导凋亡途径:活化的 NK 细胞表达 Fas(CD95)配体和 TRAIL(TNF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分子,诱导 CD95 + 靶细胞和 TRAIL 受体阳性的靶细胞通过内源酶的级联反应发生凋亡。这一过程如同在靶细胞内部引发了一场 “自杀式” 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 细胞因子助力途径:NK 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 IFNγ、TNFα、IL1、IL5、IL8、IL10 和 GCSF。这些细胞因子不仅可以直接对靶细胞产生影响,还能召集和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形成强大的免疫攻击联盟,共同对抗靶细胞。
- ADCC 协同途径:NK 细胞还能借助 ADCC 作用,与抗体协同作战,增强对靶细胞的杀伤效果。
四、NK 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 “战术运用”
鉴于 NK 细胞自身独特的作用机制,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策略来充分激发 NK 细胞的最大潜能:
- 解除抑制信号:运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阻断抑制 NK 细胞活性的信号通路,让 NK 细胞能够摆脱束缚,全力投入战斗。
- 直接细胞治疗:直接使用 NK 细胞进行癌症治疗,将大量活化的 NK 细胞输注到患者体内,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攻击力量。
- CAR - NK 技术创新:将嵌合抗原受体(CAR)技术与 NK 细胞相结合,为 NK 细胞装备上更精准的 “导航系统”,使其能够更高效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 双特异性分子联结:利用双特异性分子联结 NK 细胞活化受体和肿瘤细胞,构建起 NK 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 “桥梁”,促进 NK 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与杀伤。
NK 细胞在免疫监视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科学家们对 NK 细胞的分子特征和功能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以 NK 细胞为基础的靶向免疫治疗有望引发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全新突破,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向和潜在的免疫治疗靶点。
五、肿瘤细胞的 “防御与逃逸”
然而,肿瘤细胞也并非坐以待毙,它们在与 NK 细胞的长期 “博弈” 中进化出了多种逃逸机制:
a. 血小板掩护策略:肿瘤细胞会利用血小板包被自身,并释放 TGF - β 等免疫抑制因子,同时表达 GITR 配体与 KIR 结合或下调 KAR,从而抑制 NK 细胞的激活,就像给自己穿上了一层 “隐形护盾”,躲避 NK 细胞的攻击。
b. 分泌免疫调节分子:肿瘤细胞能够分泌多种免疫调节分子,如 PGE2、IDO、TGF - β 和 IL - 10 等,这些分子可以干扰 NK 细胞的正常功能,削弱其杀伤能力。
c. 中和表面受体:肿瘤细胞会分泌可溶性 NKG2DL,与 NK 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其失去活性,从而达到中和 NK 细胞攻击的目的。
d. 微环境干扰:肿瘤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等也会参与到这场 “防御战” 中,它们分泌免疫抑制因子,表达 NKG2DL,下调 NK 细胞表面受体,为肿瘤细胞创造一个有利于逃逸的环境。
尽管肿瘤细胞拥有这些逃逸手段,但随着对 NK 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来增强 NK 细胞的功能,克服肿瘤细胞的逃逸,为癌症治疗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