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裂霉素

丝裂霉素(Mitomycin) 说明书
药物: 丝裂霉素
规格: 10mg,20mg。
性状:  
适应证: 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肺癌,胰腺癌,肝癌,宫颈癌,宫体癌,乳腺癌,头颈部肿瘤,膀胱肿瘤,胆道肿瘤,瘤体牵拉
临床应用: 1.静脉注射:每次6~8mg,以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静脉注射,每周一次。也可10~20mg一次,每6~8周重复治疗。
2.动脉注射:剂量与静脉注射同。
3.腔内注射:每次6~8mg。
4.联合化疗:FAM(氟尿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主要用于胃肠道肿瘤。
不良反应: 本品与其他烷化剂的毒性相近,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此外,对肾脏、肺亦有毒性,个别患者可引起发热、乏力、肌肉痛及脱发。用药期间应严格检查血象。本品对局部有刺激作用,不可漏于血管外。
参考用法用量:  
用药禁忌: 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注意事项: 本品对肾脏、肺有毒性作用。本品溶解后需在4~6小时内应用。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与阿霉素同时应用可增加心脏毒性,建议阿霉素的总量限制在按体表面积450mg/m2以下。与维生素C、B6等配伍静脉应用时,可使本品疗效显著下降。用药期间禁用活病毒疫苗接种和避免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说明:上述内容仅作为介绍,药物使用必须经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药理毒理: 1.药效药理
  1)抗肿瘤性
  通过移植癌小鼠及大鼠腹腔内给予MMC1-2mg/kg的试验,可证实该药对移植癌的抗癌谱广,对欧利希氏癌、肉癌180、白血病P388、吉田肉瘤等显示很强的抗肿瘤效果。
  2)作用机理
  与肿瘤细胞的DNA结合,形成双链DNA交联,以抑制DNA复制,从而显示抗肿瘤效果。另外,已确认DNA合成前期(G1)的后半期至DNA合成期(S)的前半期细胞对本品显示很高的敏感性。
2.非临床试验
  1)急性毒性LD50(mg/kg)
  2)慢性毒性
  给予大鼠连日腹腔注射本品0.4、1.2、3.6、11、33、100ug/kg,共6个月.其结果为:llug/kg以上给药组可见抑制体重增加;100ug/kg给药组出现自发运动减少及体毛粗硬,130日后可见死亡;(给药后第150天)对血液进行生化检查:100ug/kg组中雌雄均出现白细胞减少倾向、K+上升,BUN及NPN上升,雄性的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压积值减少、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网状红细胞增加,血清蛋白降低。
  另外,病理组织学检查中(给药后第150天),100ug/kg组中雌雄均可见脾脏及胸腺萎缩,雄性的睾丸、精囊,前列腺萎缩,雌性的卵巢萎缩。
  3)致畸性
  给予妊娠第10-14日的小鼠静脉注射本品2.0-10.0mg/kg一次,存活胎仔的发育明显受到抑制,7.5mg/kg给药组中可见腭裂,尾短小、小顽症、缺趾症等致畸性。
  4)致癌性
  给予小鼠皮下注射本品0.2μg、每周2次、共35次,给药开始后第39-54周,局部出现肉瘤。
药代动力学: 1.血药浓度
  给予癌症患者单次静脉注射丝裂霉素(MMc)2—30mg/个体,所得
2.分布
  体内组织分布(参考:关于大鼠的试验资料)
  带癌小鼠静脉内给予MMC 8ms/kg,5分钟后测定主要组织内浓度,以肺>皮肤>肾脏>肌肉>心脏>小肠>脾脏>肿瘤>胃>肝脏的顺序分布。
  蛋白结合率(平衡透析法)
3.代谢(参考:在美国的体外试验资料)
  推测主要在肝脏及肾脏代谢,经还原型(OH体)成活性体或非活性体。
4.排泄
  癌症患者单次静脉注射MMC 10—30mg/个体,4小时内尿中排泄的原形药物为4.3—8.8%。

相关标签: 表柔比星培洛霉素